🔍 搜尋計算器

輸入關鍵字快速找到你需要的工具,支援模糊搜尋

月經週期資訊

使用提示

💡 此計算器適用於週期規律的女性

💡 排卵日計算基於標準公式,實際可能有 ±2 天誤差

💡 受孕期為排卵日前 5 天到排卵日後 1 天(共 7 天)

💡 安全期並非絕對安全,避孕請使用其他方法

💡 若週期不規律,建議諮詢婦產科醫師

重要提醒

⚠️ 此計算器僅供參考,不應作為避孕唯一依據

⚠️ 若有備孕需求,建議使用排卵試紙確認排卵日

⚠️ 月經週期不規律或異常請諮詢婦產科醫師

⚠️ 計算結果基於標準週期,個體差異可能影響準確性

醫學免責聲明

本計算器僅供教育與參考用途,不構成醫療建議。

  • 不應作為避孕方法:安全期避孕法失敗率高達 20-25%,僅依賴此方法可能導致意外懷孕。
  • ⚠️ 預測存在誤差:排卵時間可能因壓力、疾病、旅行、藥物等因素改變,預測僅基於平均數值。
  • 🏥 週期異常請就醫:若週期不規律(<21天或>35天)、經血過多/過少、嚴重經痛,請諮詢婦產科醫師。
  • 📋 備孕建議:若嘗試懷孕超過 12 個月(35歲以上為 6 個月)仍未成功,建議夫妻雙方進行生育能力檢查。

如有任何健康疑慮,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計算結果

下次月經開始日期
2025-11-18
下次月經結束日期
2025-11-22
排卵日
2025-11-04
預測範圍:2025-11-02 ~ 2025-11-06 (±2天)
受孕窗口期
2025-10-30 ~ 2025-11-05
距離下次月經
28
距離排卵日
14
目前週期階段
濾泡期
受孕機率
10 %
低受孕期

個性化建議

經期日曆

月經期
受孕期
排卵日
安全期

未來月經預測

次數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 排卵日

關於經期計算機

經期計算機是一個免費的線上工具,幫助女性精準追蹤月經週期、預測排卵日和受孕窗口期。透過輸入最後月經第一天和平均週期長度,系統會自動計算下次月經日期、排卵日、受孕期等重要資訊,並提供未來數月的月經預測。

本計算器特別適合想了解自己生理週期的女性,無論是備孕計劃、避孕安排,或是單純想掌握身體狀況,都能透過這個工具獲得科學準確的預測,是女性健康管理的最佳助手。

經期如何計算?

經期計算使用標準的生理週期公式:

  • 下次月經 = 最後月經第一天 + 週期長度(通常 28 天)
  • 排卵日 = 下次月經第一天 - 14 天(黃體期固定 14 天)
  • 受孕窗口期 = 排卵日前 5 天到排卵日後 1 天(共 7 天)
  • 受孕機率 = 根據距離排卵日的天數計算,排卵日當天最高(33%)
  • 安全期 = 排除月經期和受孕窗口期以外的時間(但並非絕對安全)

例如:最後月經第一天是 2025/10/21,週期長度 28 天,則下次月經為 2025/11/18,排卵日為 2025/11/04(11/18 - 14天),受孕窗口期為 2025/10/30 ~ 2025/11/05。

如何使用本計算器?

  1. 輸入最後月經第一天:選擇您上一次月經開始的日期
  2. 輸入平均週期長度:一般為 28 天,正常範圍 21-35 天
  3. 輸入經期長度:月經持續天數,一般為 5 天,正常範圍 3-7 天
  4. 查看結果:系統自動計算下次月經、排卵日、受孕期等資訊
  5. 參考日曆視覺化:直觀了解經期、排卵期和安全期的分布
  6. 查看未來預測:了解未來 3-6 個月的月經預測日期

月經週期四階段

月經期(Menstruation Phase)

月經期一般持續 3-7 天,子宮內膜剝落並排出體外。此時期體內雌激素和黃體素濃度最低,可能會有經痛、疲勞、情緒低落等症狀。建議多休息、補充鐵質、避免劇烈運動。

濾泡期(Follicular Phase)

月經結束後至排卵前,約持續 7-10 天。卵巢中的濾泡開始發育,雌激素濃度上升,子宮內膜開始增厚準備受孕。此時期精力充沛、皮膚狀態良好、情緒穩定,是運動和工作的好時機。

排卵期(Ovulation Phase)

排卵日前後 1-2 天,成熟卵子從卵巢釋放,受孕機率最高(可達 33%)。雌激素達到高峰,可能會有輕微腹痛、分泌物增加(呈透明拉絲狀)、體溫略升。若有備孕計劃,此時期是最佳時機。

黃體期(Luteal Phase)

排卵後至下次月經前,固定為 14 天。黃體素濃度上升,維持子宮內膜厚度。若未受孕,黃體萎縮,激素下降,子宮內膜剝落進入下次月經。此時期可能有經前症候群(PMS),包括乳房脹痛、情緒不穩、水腫等。

受孕機率說明

受孕機率會根據距離排卵日的天數變化:

  • 排卵日當天:受孕機率約 33%(最高)
  • 排卵日前 1 天:受孕機率約 30%
  • 排卵日前 2 天:受孕機率約 27%
  • 排卵日前 3 天:受孕機率約 16%
  • 排卵日前 4-5 天:受孕機率約 10-12%
  • 排卵日後 1-2 天:受孕機率約 8%(卵子可能還存活)
  • 安全期(非受孕窗口期):受孕機率約 2% 以下

精子在體內可存活 5 天,卵子排出後可存活 24 小時,因此受孕窗口期為排卵日前 5 天到排卵日後 1 天(共 7 天)。安全期是指排除月經期和受孕窗口期以外的時間,但由於排卵時間可能因各種因素提前或延後,安全期並非絕對安全。

常見問題 FAQ

Q: 經期計算準確嗎?

A: 經期計算基於標準的生理週期公式,對於週期規律的女性準確度較高。但每個人的週期可能受壓力、飲食、運動、疾病等因素影響而有所變化。若週期不規律(每月相差超過 7 天),建議諮詢婦產科醫師,並考慮使用排卵試紙輔助確認排卵日。

Q: 安全期真的安全嗎?

A: 安全期避孕法(自然避孕法)的失敗率較高,不建議作為唯一的避孕方法。即使在所謂的「安全期」,仍有可能因排卵時間提前或延後而懷孕。若不想懷孕,請使用保險套、避孕藥等更可靠的避孕方法。

Q: 如何提高受孕機率?

A: 若有備孕計劃,建議在排卵日前 2-3 天到排卵日當天增加性行為頻率。可使用排卵試紙確認排卵日(測試尿液中的黃體生成素 LH),或觀察基礎體溫變化(排卵後體溫會升高 0.3-0.5°C)。同時保持健康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壓力。

Q: 月經週期不規律怎麼辦?

A: 月經週期不規律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甲狀腺問題、壓力、體重劇烈變化等。若月經經常延遲或提前超過 7 天,或是 3 個月以上沒有月經(非懷孕),建議及早就醫檢查。醫師可能會進行荷爾蒙檢測、超音波檢查等,找出原因並給予適當治療。

Q: 經期過長或過短需要擔心嗎?

A: 正常經期長度為 3-7 天,若經期少於 2 天或超過 8 天,且連續數個月都如此,建議諮詢婦產科醫師。經期過短可能與荷爾蒙不足、子宮內膜過薄有關;經期過長可能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荷爾蒙失調有關。另外,若經血量過多(需要每 1-2 小時更換衛生棉)或過少,也應就醫檢查。

Q: 壓力會影響月經嗎?

A: 會的。壓力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軸(HPO axis),導致排卵延遲或不排卵,進而使月經延遲或不來。長期壓力也可能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律。建議透過運動、冥想、充足睡眠等方式減壓,若壓力持續影響月經,請諮詢醫師。

參考文獻 (Medical References)

  1. Wilcox AJ, Weinberg CR, Baird DD. "Timing of sexual intercourse in relation to ovulation. Effects on the probability of conception, survival of the pregnancy, and sex of the bab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5;333(23):1517-21. DOI: 10.1056/NEJM199512073332301
    (本計算器受孕機率數據的主要來源)
  2. Fehring RJ, Schneider M, Raviele K. "Variability in the phases of the menstrual cycle."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006;35(3):376-84. DOI: 10.1111/j.1552-6909.2006.00051.x
    (月經週期變異性研究)
  3.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 "Menstruation in Girls and Adolescents: Using the Menstrual Cycle as a Vital Sign." Committee Opinion No. 651. 2015. Reaffirmed 2020.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官方指引)
  4. Trussell J. "Contraceptive fail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raception. 2011;83(5):397-404. DOI: 10.1016/j.contraception.2011.01.021
    (各種避孕方法失敗率統計,包含安全期避孕法)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5th edition. 2015.
    (世界衛生組織避孕方法醫學適用性指引)

註:本計算器的計算公式與受孕機率數據主要參考上述醫學文獻,特別是 Wilcox 等人 1995 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經典研究。 所有預測僅供參考,實際結果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語言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地區 (Region)
台灣 / Taiwan NT$, 公里 (km)
美國 / United States USD $, 英里 (mi)
問題回報
加入收藏
贊助我